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紅色南陽
瀏覽量:2046 時間:2018-03-08
9月的荊紫關老街,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剛從地里掰回的玉米棒,掛在木梁紅窗上,結實飽滿,閃著金燦燦的光芒。散發著泥土清香的紅辣椒,晾曬在木門前的青石上,襯得小院內的石榴更紅,門樓上的燈籠更艷……
叩開一處半開的木門,一個青秧黃花的絲瓜涼棚映入眼簾,87歲的桂天生就坐在涼棚下的藤椅上。見到記者一行,這位耳聰目明、身體康健的老荊紫關人,揮舞著布滿老年斑的雙手,憶起81年前的那段往事。
徐海東率紅二十五軍兩個小時打下荊紫關的佳話,就從這里講起……
金豆溝,展現今非昔比的滄桑巨變
背倚秦川,面朝丹江,五里老街,見證滄桑。
古樸秀麗的荊紫關,永遠不會忘記1935年的那個夏天。
“那時,我才6歲,剛記事兒?!?7歲的桂天生,瞇著眼憶起自己童年所見后被父輩反復提及印入腦海的紅色往事:1935年6月,面對敵人蜂擁而至的“圍剿”,紅二十五軍主力在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采取“誘敵深入、先疲后打”的戰略,跳出敵人包圍圈,打下陜西商南富水關,奔襲河南淅川荊紫關。
“荊紫關,是兵家必爭之地。關口外,是八百里秦川。關口內,是開闊平原?!蓖nD一下,抬高嗓門,桂天生加重語氣說,“自古就是戰略重鎮!”
那個夏天,因集中兵力圍剿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國民黨在三省交界的戰略重鎮荊紫關,只部署淅川一個地方的民團駐守。擅長以智取勝的紅二十五軍軍部派出4名偵察員,化裝成敵44師軍官,于6月15日到達鎮西魏村,不僅受到當地保長的熱情接待,還摸清了敵人軍事部署。同一時間,另5名偵察員化裝成敵44師軍需處處長及隨從,到達荊紫關鎮公所,以“圍剿紅軍16日上午將路過此為名”,通告鎮長做好迎接。
“當時的鎮長,叫劉伯顯,他真把紅軍當敵44師軍需處的人了,好茶好飯好招待?!惫鹛焐ρ?,鎮長的拙眼成全了紅軍的計劃。
15日下午,徐海東率領223團和手槍團,出商南富水關南下,一路急行軍,直逼荊紫關,于16日拂曉來到鎮外防御重地金豆溝。為智取進關,我手槍團化裝成敵圍剿隊,遭到守關警戒連的懷疑,一時間,雙方僵持,劍拔弩張。危急關頭,我軍300多支長短槍齊刷刷亮相,沒明白過來怎么回事的敵人,被紅軍全部繳械。
“這里就是金豆溝?!边@個9月,在荊紫關鎮西北一處兩面環山的開闊處,也是荊紫關人的淅川縣宣傳部新聞科科長高帆說。站在金豆溝橋上,看著丹水在眼前流過,梯田人勤地忙,汽車蜿蜒而過,讓人不禁感慨:沒有昔日的不懈跋涉,何來今日的寧靜和平!
老民謠,唱出團結進取的長征精神
拿下金豆溝,就打開了荊紫關的大門。
1935年6月16日,攻下金豆溝的關門后,徐海東率部以閃電般速度對荊紫關形成三面包圍。打著敵44師旗幟的我尖兵排戰士,擊斃寨門團丁,奪取寨門。一擁而入的紅軍主力一路占據后山,搭人梯登城而入;一路奔赴東北寨,擊潰民團;一路鎮守西河灘,與敵交鋒……守敵對紅軍突襲猝不及防,暈頭轉向,亂作一團。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斗,紅二十五軍一舉攻占荊紫關,全殲敵軍一個營,活捉敵44師軍需處處長,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和軍需民用物資。
在紅二十五軍十個月的長途跋涉中,這次戰斗意義重大。
青磚黛瓦的荊紫關鎮革命紀念館,就坐落于老街上。走進院內的紅軍紀念館,程子華與徐海東的泛黃合影照映入眼簾。照片下,印著這樣一句文字:“攻占荊紫關是紅二十五軍在陜南第二次‘反圍剿’中的第一個重大勝利?!?/p>
這場勝利之戰,留給桂天生的,是鮮活的民生記憶?!按蜷_荊紫關,白布堆成山?!边@句在鎮上流傳了80多年的民謠,說的就是紅二十五軍攻占荊紫關后的百姓福利。彼時,百姓穿的粗布衣,是用白布染色后剪裁縫制。徐海東率部攻占荊紫關后,張貼公告,召開群眾大會,打倒土豪劣紳,打開財主們的倉庫,把布匹、被褥、鹽糖、糧食堆成山一樣高,分給窮人。作惡多端的13個劣紳被一一處決。
“真是大快人心啊?!碑斈暝S大人去處決現場的桂天生說,紅軍開倉斗惡霸,讓百姓明白,紅軍是為人民的。
紅軍鞋,編織越來越好的幸福生活
為牽制敵人,1935年6月16日下午,紅二十五軍就撤離荊紫關,由白浪街進入湖北鄖縣,經鮑魚嶺、南化塘向陜西黑山街一帶挺進。此后一年間,紅二十五軍74師在荊紫關、西坪一帶打游擊戰,擴大影響,深得民心。
湯湯丹水見證紅色往事,古樸老街彰顯家國情懷。
66歲的荊紫關人鄭秀英,因有一手編紅軍草鞋的獨門絕活兒,在老街開有草鞋店?!白约t軍來了荊紫關,俺祖上就會編這紅軍鞋?!彼f,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都愛買她編的紅軍鞋作紀念。
紅軍留下來的財富,還有天下為公、和諧共處的精神。鎮上的白浪街,匯聚世代居于此的陜西、湖北與河南的鄉親。朝夕相處中,歸屬地不同的他們,是鄉鄰,如朋友,似親人。農閑時,來自三省的百姓,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腳踏三省紀念碑處,拍閑話,說近況,謀發展?!白孀孑呡叾荚谶@兒,分都分不開?!遍_客棧的河南淅川人聶大哥,笑著說。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老街蝶變,情懷依舊。
荊紫關位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為保江水永續北上,傳統又現代、智慧又包容的荊紫關,邁上了綠色崛起之路。鎮東南,北京市援建的湖桑標準化種植基地,萬畝湖桑長勢喜人,一片蔥郁。數以億計的桑蠶,結繭吐絲后,破繭而出,把所有都獻給這片深情的土地。就如,那些用血肉用身軀用生命,換來今日幸福與和平的革命前輩。(南陽晚報 蔣寧宇 劉娜 張曦 信陽晚報 趙銳 黃慧 周濤 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