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紅色南陽
瀏覽量:1702 時間:2018-03-08
商洛,地處陜西省東南部,與豫、鄂兩省接壤,西臨古都西安,東瞰南陽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帶江漢平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戰國時期,商鞅被封于此;秦末漢初,商山四皓在這里隱居;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數次“暫住商洛苦練兵”。
一道彎彎曲曲的丹江水,一條歷史悠久的商於古道,一支充滿傳奇的紅二十五軍,將南陽和商洛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在對方城縣獨樹鎮采訪完之后,9月8日,“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聯合采訪組又趕到了另一片英雄的土地——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在秦嶺深處追訪紅二十五軍在鄂豫陜邊區留下的足跡。
往昔戰場,如今一片蔥郁
“天上升起大明星,東邊來了徐海東。徐海東,真英雄,率領紅軍鬧長征。徐海東,本領大,嚇跑土豪和惡霸。一針一線不白拿,還把土地分給咱……”
在秦嶺深處的丹鳳縣庾家河畔,至今還流傳著上面這樣一首與紅二十五軍長征有關的歌謠。
在商洛日報同行的帶領下,采訪組一行從丹鳳縣城出發,沿彎彎曲曲的盤山路一路蜿蜒北行,上盤下旋,左彎右繞,翻越7道山嶺,車行37公里,看見清澈的庾家河繞著深山峽谷從一個小鎮緩緩流過。當年紅軍戰斗過的庾家河小鎮,如今早已更名為庾嶺鎮,這是個風景旖旎的深山小鎮。
繞過小鎮的街道,沿山路繼續前行,在一處山包處拾階而上,便來到了昔日庾家河戰斗前沿陣地的七里蔭嶺脊上。放眼望去,但見林木蔥郁,當年的庾家河鎮靜靜地躺在綠地懷抱中,使人似乎不敢相信這里曾經的炮火硝煙,以及發生的那場浴血苦戰。位于嶺脊的無名烈士墓和掩藏于綠樹叢中的庾家河戰斗紀念亭,以及程子華和徐海東受傷處的紀念碑,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歷史,也見證著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
庾家河山嶺上的烈士陵園
偶遇貨郎,避開敵軍的圍追堵截
陪同我們采訪的商洛日報副總編輯趙有良說,當年,從獨樹鎮浴血突出重圍的紅二十五軍,在方城縣拐河鎮擊潰尾隨而至的敵人,強渡澧河,之后經葉縣、魯山、嵩縣、欒川,在大山中穿行,深入了伏牛山腹地。進入山區,紅軍戰士如猛虎歸山,尾追的敵騎兵、步兵統統被甩掉。但鄂豫皖省委經過調查很快了解到,伏牛山區地域狹窄,人口稀少,糧食和物資都很缺乏;盜匪出沒無常,憑險據守的地主圍寨很多,創建根據地比較困難;加之敵“追剿縱隊”主力相繼追來,鄂豫皖省委決定放棄在伏牛山區建立根據地的計劃,繼續西進。
幾經輾轉,1934年12月4日,踏進盧氏的紅軍很快發現,敵人又在這里設好了布袋陣,國民黨軍第六十師已先到達河南盧氏縣城以南的朱陽關、五里川一帶,修筑工事,控制了入陜的大道,準備堵殲紅軍。而“追剿”的第二支部隊也跟蹤到廟子、欒川一帶,紅二十五軍面對前堵后追的境況,再次陷入險境。這時,軍長程子華偶遇當地一名貨郎“老鄉”陳廷賢。和藹的軍首長和紀律嚴明的紅軍隊伍,讓陳廷賢頓生敬意,在得知紅軍需要一名向導時,他挺身而出。12月5日,紅二十五軍先派手槍團到朱陽關以東虛張聲勢,迷惑敵人,主力部隊則在陳廷賢帶領下,沿著一條深山峽谷向西北方向疾進。敵人怎么也沒有料到,紅軍會從“鐵索關”入陜。12月8日,紅二十五軍擊潰守關的陜西民團,長驅入關,直入陜南。
激戰庾家河,程子華徐海東受重傷
進入陜南,紅二十五軍在三要司取得了一場大捷。當年12月9日,部隊翻越蟒嶺,到達庾家河鎮休整。10日,正當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會議在庾家河街春永茂中藥鋪進行之時,尾追而來的國民黨第六十師先頭部隊搶占了庾家河街東七里蔭山梁的有利地形。紅二十五軍由于長途跋涉沒有休息,此時已十分疲憊。當哨兵發現時,敵軍居高臨下,向軍部駐地庾家河街發起進攻。
午后1時接火,紅二十五軍手槍團迅速趕到前哨陣地,一面拼命阻擊敵人,一面報告軍部。情況緊急,會議立即中止。副軍長徐海東首先帶領第223團跑步出發,軍長程子華、軍政委吳煥先各帶一個團迅速跟上。徐海東率第223團奮勇當先奪回了七里蔭山梁,第224團、225團搶占了兩側高地,協同第223團擊退敵軍。這時,敵第六十師的后繼部隊趕到,激烈的爭奪戰全線展開。
激戰中,一顆子彈從徐海東的左眼底下穿過,又從頸后飛出,徐海東傷勢嚴重。軍長程子華在手握望遠鏡瞭望敵情時被一顆子彈打穿雙手。危急關頭,紅二十五軍全體指戰員在軍政委吳煥先的指揮下殊死拼殺,紅224團團長葉光宏一條腿被打斷,仍然頑強地堅持指揮戰斗;戰士們在激戰中,前赴后繼,終將敵人的火力壓制住……經過20多次反復沖殺,打死打傷敵人300多名,紅二十五軍終于挫敗了敵人的追擊,敵軍于黃昏時分逃跑。此戰,紅軍傷亡100多人。
庾家河戰斗是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經歷的最險惡的戰斗之一。此戰獲勝,紅二十五軍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倍之敵的圍剿,結束了紅二十五軍歷時20多天、長驅1800余里,從信陽、南陽挺進陜南的戰斗歷程,使紅軍暫時擺脫了困境,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時也為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青山巍巍埋忠骨,紅軍精神代代傳。如今的庾嶺鎮,寬闊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家門,干凈整潔的樓房點綴山間,山核桃、香菇、雜果樹扮美了山鄉環境,富裕了山鄉人。就在采訪組一行走進庾家河街時,20多名老鄉正坐在家門口熟練地加工著核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用自己的辛勞,沿著先輩走過的足跡,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南陽晚報 蔣寧宇 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