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精神研究成果
瀏覽量:32249 時間:2020-10-12
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時代精神的熔鑄
——南水北調精神初探
●呂挺琳
【摘 要】南水北調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南水北調精神的內涵是:人民至上、協作共享的國家精神,艱苦奮斗、創新求精的工程建設精神,顧全大局、愛國奉獻的移民精神,忠誠擔當、攻堅克難的移民工作精神。大力弘揚南水北調精神,對于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黨的宗旨觀念,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巨大的時代價值。
【關 鍵 詞】南水北調精神;移民;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作者簡介】呂挺琳,男,中共河南南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南水北調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工程,它對緩解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保障供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生、民心工程。自1952年毛澤東同志提出南水北調的宏偉構想以來,南水北調工程經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前期論證,從2002年開工建設,到中線一期工程2014年建成通水,南水北調工程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圓了我國人民半個多世紀的調水夢想。偉大的工程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工程,這種偉大的精神就是南水北調精神。南水北調精神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精神的內涵,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時代精神的熔鑄,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動力。
一、南水北調精神的內涵
南水北調精神概括起來就是:人民至上、協作共享的國家精神,艱苦奮斗、創新求精的工程建設精神,顧全大局、愛國奉獻的移民精神,忠誠擔當、攻堅克難的移民工作精神。
1.人民至上、協作共享的國家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并將其貫穿于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主旨主線?!叭嗣裰辽稀斌w現著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彰顯著一切為了人民的本質要求,貫穿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決策、論證、規劃、建設的全過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東岸的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陶岔引水,經長江流域、黃河淮河流域開挖水渠,通過隧道穿越黃河,沿京廣線北上,其中一支注入北京頤和園團城湖,并入北京城市供水系統,另一支進入天津市,干渠全長1432公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供水大大緩解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沿線18座大中城市的生產生活用水短缺的局面。這一工程歷經50年論證,50年建設,總投資5000億元,從最初設想到一步步實現,無不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人民至上”的情懷。同時,它又是大國集中力量辦大事,協作共享的國家精神的集中體現。南水北調工程是特大型復雜工程,是多學科、跨地區、寬領域團結合作的典范,它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統籌協調,也離不開各地區、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在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河南、湖北兩省所屬的南陽、襄陽、荊州3個地市17個縣的10余萬工程建設人員為大壩建設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奉獻了青春和熱血,付出了努力和犧牲。
2.艱苦奮斗、創新求精的工程建設精神。從1958年到1973年,湖北、河南兩省10余萬工程建設人員匯集丹江口水庫開展工程建設,他們克服施工條件艱苦、環境惡劣的困難,高喊著“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頭”的口號,自帶口糧鋪蓋,“喝的是泥巴水,吃的是紅薯干,點的是煤油燈,住的是油毛氈”,風餐露宿、肩挑手扛、戰天斗地、頑強拼搏。開挖基坑缺風鉆,就用人工鑿炮眼;沒有電鏟,就用手鎬一點點挖;沒有汽車,就用人抬肩扛。為保證工程進展,他們采用三班倒的方法,頂風冒雪,不分晝夜;為了保證積水排泄,他們站在冰冷的河水里挖溝排水,有的手被磨出血泡,有的腳被石頭砸傷割破,有的甚至被凍病凍傷。有的夫妻并肩,有的兄弟同行,有的祖孫三代一起上。從開工到截流,丹江口水庫工程只用了不到16個月的時間。丹江口水庫蓄水運行30多年,經歷過幾次大洪水考驗,丹江口大壩安如磐石。2003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開工后,丹江口水庫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許多世界級的重大難題。丹江口大壩要在原壩的基礎上“穿衣戴帽”,壩頂由原來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新老混凝土接合史無前例;南陽臥龍區靳崗的膨脹土被世界公認為“工程癌癥”;南陽方城縣埡口工程面臨著高滲水地層、淤泥帶、流沙層、硬巖地質層等復雜的地質結構,被認為是整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施工難度最大的標段;鄭州滎陽市的穿黃工程是整個工程的咽喉,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工程設計人員、技術及施工人員不畏困難,迎難而上,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以科學為依據,以創新為動力,以求精為目標,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裝備在工程中得以大量運用,并且在工程中積極開展創新,共完成專用技術標準13項,申請并獲得國家專利10余項,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和速度。
3.顧全大局、愛國奉獻的移民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移民搬遷過程中,移民舍棄小我,犧牲自己的利益,以大局為重,為國分憂。1958年,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興建時,淹沒南陽淅川縣362平方公里的土地,占當時全縣總面積的14.6%;淹沒耕地28.5萬余畝,占當時全縣總耕地面積的55%。動遷移民20.2萬人,其中縣內自安12.6萬人,動遷人口占庫區搬遷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歷時20年時間,分6批前往青海、湖北、河南3省7縣市。2003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開工后,淅川又新添淹沒土地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1萬畝,水庫周邊的肥沃良田幾乎淹沒殆盡,搬遷安置移民16.5萬人,這在中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史上是少有的。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所在,是全國的大局所在。為了顧全國家整體利益,為了讓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人民喝上用上干凈清澈的丹江水,廣大庫區移民毅然決然地拋家舍業,別土離鄉,南陽庫區移民常說的一句“舍小家、為國家”詮釋了所有的愛國情懷。這種愛國精神,充分體現了移民群眾以國家、民族大局為重,甘愿犧牲奉獻的寬廣胸懷,體現了以地區、家庭、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高度政治覺悟和舍家報國的高尚情操,豐富了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反映了愛國主義的時代特色。愛國主義是南水北調精神的靈魂,是完成南陽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任務的強大精神動力。
4.忠誠擔當、攻堅克難的移民工作精神。移民搬遷號稱“天下第一難”,對于南陽丹江口庫區移民工作來說是難上加難。南水北調工程給南陽帶來了三個史無前例。一是搬遷規模史無前例。丹江口庫區移民超過黃河小浪底庫區移民最多的新安縣,也超過長江三峽移民最多的重慶萬縣市(今萬州區)。二是搬遷強度史無前例。長江三峽移民用時18年,小浪底移民用時13年,而16.5萬人的南陽庫區移民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四年任務,兩年完成”,兩年內平均每天都要搬走近300人。事實上,在搬遷高峰期,南陽市達到一天完成7個批次近6000人的搬遷任務。三是移民搬遷難度史無前例。50年漫長的移民史留下的各種問題,都要在兩年內集中爆發,都要在兩年內集中解決。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廣大移民干部懷著對黨和國家無限的忠誠,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強烈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迎難而上、勇挑重擔、頑強拼搏,“白+黑”“5+2”連續作戰,向黨中央、國務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交出了一份出彩的“南陽答卷”,創造了世界水利史上的移民奇跡??梢宰院赖卣f,他們是南水北調的先鋒,是共和國的脊梁,是移民群眾的公仆,是河南干部的榜樣。
二、南水北調精神的成因
南水北調精神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文化基礎和時代背景。它植根于楚地,發展于中原,形成于當下;它汲取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在包括楚文化、中原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潤下,在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凝結成新時代的精神音符,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精神標志。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培育了南水北調精神。團結協作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倡導的“和為貴”“尚仁愛”思想就是主張人人同心協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丹江口水庫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中,南陽淅川縣人民為了這項利國惠民的國家工程,在征地、拆遷、安置、重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重情義、講謙讓、顧大局、能奉獻,保證了工程建設順利實施,體現出南陽人民的寬闊胸懷和優秀文化品格。
2.南陽厚重的革命歷史血脈和紅色基因滋養了南水北調精神。南陽地處中原腹地,突出的戰略地位使南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南陽是中原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先后建立過鄂豫陜根據地、豫西抗日民主根據地、豫西解放區,進行過西峽口戰役、中原突圍、宛東戰役等重要戰役。南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見證了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的偉大斗爭歷程。崇高的革命信仰,就如同源遠流長的丹江水,無聲無息地滋養著丹江兒女的心田。厚重的革命歷史,為南水北調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最好的營養劑。
3.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各種精神傳承引領了南水北調精神。南水北調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與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一脈相承,是中華民族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新成果,是在新的歷史實踐中樹立起來的偉大精神豐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過程,也是工程建設者們探索未知的過程。他們在未知的挑戰和風險面前敢于創新、奮力開拓,出了一條突破常規的創新之路,充分彰顯了工程建設者們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的膽略和氣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共產黨人敢闖敢干、創新擔當的時代精神,對南水北調精神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4.南水北調工程和移民遷安偉大實踐中血與火的考驗鑄就了南水北調精神。為了讓京津人民盡快喝上丹江水,河南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決定移民遷安“四年任務,兩年完成”。作為河南唯一的移民遷出縣,南陽淅川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此次移民搬遷規模和強度,在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無出其右。南陽淅川縣共需移民16.5萬人,涉及11個鄉鎮、168個村、1312個組,除1.9萬人安置在本縣外,其余14.6萬人都需要安置在省內外10多個縣市區。南陽市委、市政府迅速反應,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高規格移民安置指揮部,市四大班子領導分包移民遷安縣市區,市直32個局委對口幫扶、包鄉聯村,各有關縣市區勇于擔當、全民參與。各級領導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一場波瀾壯闊的歷史大遷徙迅速拉開戰幕。從2009年11月到2011年11月,歷時兩年時間,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16.5萬移民集中搬遷任務全部順利完成。
三、南水北調精神的時代價值
南水北調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南水北調工程這項偉大實踐中的生動體現,是我們的偉大精神財富。當前,大力弘揚南水北調精神,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巨大的時代價值。
1.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需要弘揚南水北調精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弘揚南水北調精神,就是要在全社會弘揚廣大干部移民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他們舍小家顧大家、舍個體顧整體的精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維護黨和國家利益,把個人的利益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去,把個人的發展融入全社會的整體發展中去,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去,振奮精神、同心同德、銳意進取,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牢固樹立黨的宗旨觀念,克服脫離群眾危險,需要弘揚南水北調精神。南水北調移民遷安的偉大實踐,展現出一幅新時期黨和人民魚水相依的動人畫卷。這幅畫卷仿佛讓我們重新回到那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回到我們共產黨人為了勞苦大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歲月。在這幅畫卷中,黨員干部襟懷坦蕩、負重拼搏、任勞任怨、勇于擔當,視移民為親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幫其所需,始終把移民利益放在首位。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廣大庫區移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主動配合搬遷,展現出以大局為重、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情操和愛國情懷。在南陽移民搬遷中形成的新型黨群關系,已成為新時期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生動教材。要通過大力弘揚南水北調精神,來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真正把廣大人民群眾視為自己的親人,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
3.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弘揚南水北調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貴在“知行合一”。南水北調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大合唱,也折射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光輝,這些精神和品質都集中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南水北調精神,把移民遷安過程中涌現出的大批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教材,叫響南水北調精神品牌,有利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同和自覺踐行。
4.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弘揚南水北調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堅持中國道路,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優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快速建成通水,就是這一優勢的集中體現。在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的過程中,廣大干部群眾萬眾一心、步調一致,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巨大感召力。國家為民族謀求長遠利益,人民為國家樂于犧牲奉獻,這就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國家與人民利益關系的最好詮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孕育和催生的南水北調精神,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熱愛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充分體現,是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成功典范。讓我們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積極行動、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