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精神研究成果
瀏覽量:1751 時間:2020-11-05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和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國家建設。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產生的南水北調精神,就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br/>
2016年11月19日,在南陽師范學院召開的第二屆漢江流域大學聯盟書記校長論壇暨第三屆漢江論壇上,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劉道興首提“南水北調精神”。他說南水北調精神即“大國統籌,人民至上,創新求精,奉獻擔當”。
劉道興說,漢江流域作為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地,大家不僅參與、投入、支持了南水北調工程,也應當齊心協力概括、提升、弘揚南水北調精神,通過南水北調精神、南水北調文化把我們更加緊密地凝聚起來。
1
南水北調精神需要進一步概括和提升
劉道興說,早在2011年,中共河南省委決定在淅川縣南水北調渠首處建設“南水北調精神干部教育培訓基地”?,F在,來自全國、全省不少干部紛紛到這一基地接受培訓。
但是在宣講南水北調精神的過程中,大家共同感到有一個問題,從理論上全面系統完整地說明究竟什么是南水北調精神,目前尚無一個統一的說法。
2012年,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與光明日報社聯合組織了“南水北調精神與文化”征文活動,共收到稿件270余篇,并擇優整編《南水北調精神大家談》。該書曾提出了“南水北調精神——負責、務實、求精、創新”。劉道興說,其實,這是一個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精神。
南陽市委和淅川縣委近幾年組織“淅川移民精神”宣講報告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們概括了淅川移民精神:“大愛報國、忠誠擔當,無私奉獻、眾志成城”,可以說比較準確地表述了崇高的南水北調移民精神。
劉道興說,河南省委有關領導在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南水北調精神時,也概括了四句話:“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忠誠奉獻,大愛報國”。但他講的是“河南移民工作精神”。這一批移民河南涉及二十多萬人,而且“四年任務兩年完成”,他主要是總結這種精神。
那么究竟怎樣概括提升“南水北調精神”呢?
劉道興說,南水北調工程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浩大、最復雜、最有成效的水利工程,其核心特征在于國家統籌、國家謀劃、國家意志、國家協調和推進,國家對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的整合與利用。
移民的犧牲、奉獻和積極支持,干部的任勞任怨勇于擔當,工程技術人員的負責、求精和創新,都是保證南水北調工程成功的重要方面。
因此,他認為科學地說,南水北調精神可概括為“大國統籌、人民至上、創新求精、奉獻擔當”。
劉道興還對“南水北調精神”進一步作了解讀:
——科學統籌、協調共享的國家精神。他說,從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這一大膽而又浪漫的構想開始,南水北調工程持續進行了60年。如果沒有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沒有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殊優勢,就不可能有南水北調這樣的工程。
——大愛報國、無私奉獻的移民精神。河南、湖北近百萬移民,從1959年開始搬遷,持續移了幾十年。就淅川移民來說,到青海、到荊門、到鐘祥、到大柴湖,最后一大批移到全省8個市幾十個縣,萬千移民為了國家“舍小家為大家”,無怨無悔。
——忠誠擔當、眾志成城的移民工作精神。黨中央、國務院明確了“南水北調、移民為本”和“一定要把移民安置好”的根本原則,移民干部,走村入戶,苦口婆心,耐心細致做幫扶工作。正是全社會各方面、各部門、各行業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同心同德,萬眾一心,廣大移民干部恪盡職守,默默奉獻,才譜寫了忠誠擔當、眾志成城的時代精神贊歌。
——負責務實、求精創新的工程建設精神。南水北調工程極其艱巨復雜。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大渠湍河渡槽,平頂山大沙河渡槽,特別是穿黃工程,都是人類水利史上最為復雜和施工難度要求極高的工程,而南陽一帶的膨脹土渠段累計達400公里。10萬建設大軍靠苦干、靠科技、靠智慧,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和成效。
總之,用“大國統籌、人民至上、創新求精、奉獻擔當”概括南水北調精神,比較全面和準確,具有較強包容性和教育、激勵作用,也符合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2
南水北調精神的文化底蘊源遠流長
劉道興說,一種精神的形成,必有其賴以產生的環境和土壤。南水北調精神扎根于荊楚之地、漢江流域、中原大地,形成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時期,具有很深的文化淵源和現實成因。
——楚風漢韻的孕育滋養。南水北調直接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庫,而真正水源來自整個漢江流域。從豫西南、到鄂西北,再到陜南這一帶,是中華文明特別是楚漢文化重要發祥地。這里走出的人物屈原、姜尚、范蠡、張衡、張仲景等都是以報效國家為終身使命。
而立足漢江流域和文化終成大業的劉邦、劉秀、劉備,不僅先后創造了“兩漢三國”歷史輝煌,也使這一區域成為漢朝、漢人、漢族、漢字、漢語、漢文化的圣地。
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生存的人們,有著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愛國情懷,為國犧牲,為國奉獻,服從國家安排,不給政府添麻煩,是他們共同的意愿和自覺的選擇。
——中原人文的哺育潤澤。南水北調工程得益于中原地區積極向上、尚中愛國、大氣包容、剛柔相濟、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潤澤。
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土地征遷、移民安置、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中原地區老百姓在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面前,充分表現出了忠厚、老實、樸實、奉獻、擔當、上進的區域性精神特質。
為了保證水質,整個漢江流域拆掉已有工廠,不再發展一般工業,種樹種草、退耕還林,甚至庫區湖面上所有養魚網箱也全部拆除,表現出漢江流域人民群眾崇高的境界和為國犧牲精神。
——革命紅色基因的世代傳承。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爭取獨立解放、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無論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還是無數革命先烈英勇犧牲為國捐軀的精神,實際上都從深層次影響著庫區移民的愛國、犧牲、奉獻行為。
——社會主義建設精神和改革開放時代精神的充分體現。南水北調精神的產生,不僅受到中國革命精神的影響和感染,而且直接受到產生于中原地區的紅旗渠精
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的榜樣、示范和激勵作用。如果說紅旗渠是一個地方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而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層面的“紅旗渠”,是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實踐愚公移山精神創造的新的偉業。
也就是說,南水北調精神不僅與偉大的南水北調工程緊密相連,而且與漢江流域、中原大地、荊楚大地和整個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拼搏的歷史文化背景緊密相連,值得進行更廣泛更有深度的挖掘。
3
南水北調精神的價值光耀千秋
“南水北調精神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偉大民族精神?!眲⒌琅d說,南水北調精神屬于新中國、屬于新時代,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祿精神、三峽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一樣,必將融入國家精神、民族精神,成為國家民族文明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南水北調精神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提倡南水北調精神,對于統籌協調配置國家資源,敢于謀劃更加偉大的事業和更加偉大的工程;對于學習傳承廣大移民犧牲奉獻精神,支持偉大國家建設;對于倡導工程技術人員科學、創新、求精精神,為了國家千秋大業,一絲不茍、嚴謹敬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塑造大國工匠精神,都具有現實的強烈示范效應。
——南水北調精神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宣傳、弘揚南水北調精神,有助于增強全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南水北調精神展現了黨的獨特政治優勢。南水北調是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規劃設計施工部門的高度負責,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的艱辛工作,這一切構成當代中國建設偉大國家的特殊政治優勢。
南水北調精神為偉大國家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在改革開放以來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的基礎上,我國進入建設偉大國家的新階段,謀劃重大工程,推進重大項目,實施重大規劃,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建設的突出特征,而南水北調精神正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4
漢江流域應齊心協力弘揚南水北調精神
南水北調工程把漢江流域緊密聯系到一起。南水北調精神的概括、提升、宣傳、弘揚,有利于擴大漢江流域影響,提高漢江流域地位,促進漢江流域發展,造福漢江流域人民。
劉道興說,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南水北調水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是江漢流域面臨的共同課題,也是我們對國家應當擔負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齊心協力,共同行動,并且在爭取國家生態補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幫助庫區百姓致富等方面共同發聲,力促形成國家制度創新。
劉道興建議,弘揚南水北調精神的同時,要共同打響“南水北調水源地是漢江流域”這張牌。他說,最近幾年來,河南、湖北、陜西都想抓南水北調水源地發展的機遇,分別在央視做廣告,強調自己才是南水北調水源地,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抵消效應。他呼吁各地應當攜起手來,處理好一個總水源地與三方關系,力爭共同擴大影響,共同打響“漢江流域”漢民族文化發源地這張王牌。
□大河報記者 郭啟朝
來源:大河報 2016年12月07日 A1-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