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移民遷安
瀏覽量:738 時間:2020-11-23
軟籽石榴成為近年來極受歡迎的新產品,淅川全縣總種植面積達4.12萬畝。去年9月,該縣舉辦了“中國淅川首屆石榴節”。圖為盛灣鎮軟籽石榴基地,農戶喜摘軟籽石榴。
由北京朝陽區出資384萬元對口支援的渠首朝陽小學,現有5個年級119名學生。2014年與北京白家莊小學結對子對口支援,定期互派教師交流學習,讓渠首的孩子享受到北京優質教育資源。
■程功 楊振輝 康帆 楊冰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近六年來,截至11月10日8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北京輸水59.34億立方米,目前南水北調水占北京市日用水量的七成左右。
淅川縣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同時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淹沒區、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由于受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和水質保護的影響,處在“有樹不能伐、有魚不能捕、有礦不能開、有畜不能養”的境況,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淅川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678戶97110人,建檔立卡貧困村159個,其中深度貧困村98個。貧困面大、新老移民多、發展路子窄、脫貧任務重。但守山守水,不能守窮!近年來,生態建設與產業轉型成為淅川縣發展經濟的主題。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淅川脫貧的道路上,作為受益者的北京責無旁貸地伸出援手。
自2014年北京市與河南、湖北兩省水源區開展對口協作工作以來,淅川縣累計接受對口協作資金3.85億元。北京市動員社會力量,鼓勵引導一批北京地區大型國有企業,以組團投資運營方式探索產業發展和扶貧協作新模式,支持建設軟籽石榴、食用菌、金銀花、黃金梨等一批農林產業化基地,打造京豫協作示范工程-淅川渠首北京小鎮項目。
北京市對口精準扶貧支援渠首重點項目的“北京小鎮”緊鄰渠首,該項目主要由首創集團、住總集團等北京國有企業組團承擔。北京小鎮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共分三期建設,其中使用北京對口協作資金6000多萬元,主要融匯淅川地方特色和北京文化要素,重點打造以文化旅游為核心,集生態、觀光、旅游、宜居為一體的生態特色小鎮。一期建有6棟樓。目前一期正在招商,二期也已開工建設。
脫貧不忘教育。淅川九重鎮渠首朝陽小學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原名九重鎮陶岔中心小學。2014年,北京市朝陽區 以“一人一塊錢”的形式捐款384萬元,對口支援學校建設,新增了“班班通”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實現了與北京先進教學資源共享。
金銀花是淅川縣龍頭企業福森藥業的重要原材料,是淅川主要扶貧產業之一。北京市撥付5000萬元對口協作資金,其中 3500 萬元用于對福森金銀花基地補貼。利用對口協作基金,對淅川金銀花種植戶進行補貼、建設烘干車間等,培育金銀花種植、深加工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幫助淅川農民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淅川縣保水脫貧兩不誤,在生態產業脫貧上走出了自己的路。目前,淅川全縣庫周生態隔離帶總面積2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 45.3%,丹江口庫區森林覆蓋率53.2%,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好山好水賦予了淅川農產品的好品質。截至2017年12月,淅川縣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6個,認定無公害基地面積98.7萬畝;認證綠色食品32個,認定綠色食品基地面積3.7萬畝;登記認證地理標志農產品1 個,認定地理標志農產品基地面積12萬畝;認證有機食品53個,認定有機食品基地面積65.8萬畝。
隨著京淅對口協作的深入開展,淅川縣越來越多的綠色有機食品伴隨純凈的丹江水送到北京,渠首“生態農產品”名號逐漸打響,在構筑庫區生態防護帶的同時,也使淅川人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僅2017年,淅川縣已有78種農產品在北京市21家連鎖超市、600家直銷店銷售,銷售量達9000多噸,銷售金額2.5億元。
如今,淅川正在全力打造“淅有山川”區域公用品牌,將淅川特有的果品、水產、中藥材、生態旅游等品類統一采用“淅有山川”區域公用品牌向外界推廣,以全新的整體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
截至 2019 年底,全縣 159 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2月26日,經批準淅川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來源:中國南水北調 2020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