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工程建設及之最
瀏覽量:826 時間:2020-12-02
?。ㄋ模┠纤闭{論證
根據1995年6月第71次總理辦公會議精神,水利部組織開展了南水北調工程論證工作?;次瘯N?996年1月提出《南水北調工程東線論證報告》,除原有供水范圍外,將山東半島納入東線供水范圍,預測了不同水平年受水區缺水程度和調水水質,對工程投資、供水成本和工程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建議在江水北調工程基礎上分別按抽江500立方米每秒、700立方米每秒、1000立方米每秒規模,分三步實施東線工程。此外,還研究了通過泰州引江河引水,經連云港沿海濱送水到青島及山東半島其它城市的濱海線規劃。
這個階段,正式將山東半島納入東線供水范圍??紤]到1990年東線工程規劃審查時,北京市明確表示不要東線供水,《東線論證報告》沒有安排天津到北京的輸水工程。但提出東線工程有向北京供水的條件,可以作為向北京供水的應急措施或后備水源。東線供水水質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ㄎ澹?001年規劃
2000年~2002年間,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確定的“采取多種方式緩解北方地區缺水矛盾,加緊南水北調的前期工作,盡早開工建設”的重大決策和國務院領導提出的“三先三后”的原則,根據水利部工作部署,淮委會同海委開展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修訂規劃工作,于2001年12月提出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規劃(2001年修訂)》,東線工程在2030年以前分別按抽江規模500立方米每秒、600立方米每秒、800立方米每秒三期實施。第一期工程抽長江水500立方米每秒,進東平湖100立方米每秒,過黃河50立方米每秒(穿黃隧洞按100立方米每秒建成),送膠東地區50立方米每秒。
這個階段,黃淮海平原和膠東地區缺水日益嚴重,而東線輸水沿線水質狀況不容樂觀。東線規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擬定工程任務主要是解決沿線城市生活、工業用水,結合恢復和改善京杭運河黃河~長江段航運,除江蘇江水北調工程已有灌區和安徽洪澤湖高郵湖周邊灌區外,不考慮增加新灌區,灌溉面積進一步縮減為3248萬畝。同時,為保證南水北調東線“清水廊道”建設,編制《南水北調東線治污規劃》,并將其中的截污導流工程納入到東線一期主體工程中建設,有效推進了東線治污工程。
2002年9月,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編制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上報國務院,國務院以國函[2002]117號文批復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2002年12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2013年底建成通水。
?。┒诠こ桃巹?/span>
在東、中線一期工程即將建成之際,2012年4月10日,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召開了第六次全體會議,會議要求加快開展東、中線后續工程論證及有關前期工作。隨后東線二期工程規劃開始研究,2016年又開始研究東線一期工程向北延伸應急供水方案,在東線一期工程基礎上,考慮向天津市和河北省東部地區供水同時,延伸送水到河北省雄安新區和北京市。
東線二期工程規劃要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方針為遵循,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對水資源需求,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東線二期規劃再次將北京納入供水范圍,供水目標中將生態環境用水放到重要位置。
(來源:中國南水北調 2019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