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工程建設及之最
瀏覽量:714 時間:2020-12-16
超額完成年度供水計劃,6年來首次實現規劃供水目標,向北方年供水達到86.22億立方米;正式通水以來,累計供水超340億立方米;北上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全年水污染事件發生率為零……
這一串串閃光的數字,背后有2020年中線水源工程高效安全運行、保護水質的精彩故事。
2020年,擔負著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重任的中線水源公司,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以問題為導向補短板,以目標為導向抓落實,圍繞水源工程收尾、驗收、供水、運管等中心工作,克服疫情影響,主動擔當作為,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
盡銳出征答“考卷” 組合施策保安全
有人說,若將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竣工驗收比作大壩加高工程整體驗收工作的“句號”,那么檔案專項驗收則是整體驗收工作的“分號”。
作為我國建設規模最大的大壩加高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驗收工作較一般新建水利樞紐更為嚴密繁復,而檔案專項驗收的通過則是工程竣工驗收的前置條件。作為整體驗收中的專項驗收,這個‘分號’意義重大。為了畫好這個“分號”,水源公司可謂盡銳出征。
“全體員工要以檔案專項驗收工作這項‘主線’為依托,做到隊伍不散、人心要齊,直面困難、認真整理、動態管控、優質高效,全力推進工程驗收工作目標實現?!痹谝淮喂巨k公會上,總經理王威的話擲地有聲。
中線水源公司公司調整優化驗收工作節點,更新繪制驗收進度橫道圖、管理拓撲圖,狠抓責任落實和工作成效。一間間辦公室里,隨處可見對大壩加高工程檔案專項驗收各項目內容、責任人、時間、進度進行詳細分解的橫道圖。進度圖上,每一筆彩色的進度標記,都見證著過去一年里,中線水源公司員工如何用超常規舉措創造超常規成效。
“我們以檔案專項驗收為抓手,全面梳理設計單元工程合同驗收和合同檔案入庫情況,以屬類和案卷為重點,對實體檔案完整性、準確性、系統性檢查、審核,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確保檔案歸檔質量?!睓n案專項驗收工作牽頭部門辦公室主任曹俊啟介紹道。經過各單位、部門近200個日夜“白+黑”“5+2”的通力合作,截至11月底,完成了大壩加高設計單元工程檔案共計11746卷規范性審核及整理,完成了相關備查材料、報告的準備,具備了大壩加高設計單元工程檔案驗收條件。
2020年是丹江口大壩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正式投入運行的第一年。這套系統具備監測數據的即時采集、分析、傳輸、展示和應用功能,集自動化傳輸、數字化管理、高效化運行于一體,實現了丹江口大壩安全監測智能化。
“新系統投用后,大大減少了我們開展大壩安全監測相關工作的時間。以監測大壩水平位移前方交匯信息為例,過去我們需要10個人工作15天獲取完整數據,現在只需1個人1天時間便能完成?!惫こ滩考夹g人員周榮說,新系統的正式投用,使得在疫情高峰期,大壩安全監測數據依然可以準確獲取,為判斷大壩安全提供了第一手可靠數據。
12月1日剛剛施行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辦法》,是公司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具體舉措。為確保大壩安全運行,中線水源公司著力“補短板”,積極探索水利工程標準化建設,夯實工程安全運行基礎;狠抓“強監管”,在監管上強手段、在責任上促落實,確保工程安全運行落地見效;開展安全監測和巡視檢查,做到監測項目全覆蓋;履行防汛工作主體責任,確保工程安全度汛。
超額供水踐初心 共克時艱護水脈
11月1日8點,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超額完成水利部下達的2019~2020供水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向工程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供水86.22億立方米。
“年初我們便按照水利部、長江委工作安排,通過與中線干線工程運行管理單位溝通協調,全面做好了來水預測分析、供需平衡會商等工作。在全年的供水管理工作中,我們按照上級部署,做好供水計劃的執行與工程安全監測、水文水情水量監測等工作?!敝芯€水源公司供水部主任王立介紹。
開展供水管理的首要目標就是保證水量,而良好水質則是保供水的重要前提。在位于丹江口大壩右岸的水質監測中心實驗室,技術人員每天收集陶岔渠首水質實時監測數據;實驗操作臺上,從庫區31個水質監測斷面采集的水樣將在這里接受化驗。按照日、月、季度、年度計劃任務,技術人員們年復一年地認真開展一系列常規項目、生物項目、底質項目、生物殘毒項目和109項全指標項目監測,嚴格把關丹江口水庫水質。
今年疫情期間,為及時掌握水質狀況,確保疫情期間的供水安全,中線水源公司迅疾啟動疫情期水質應急加密監測,在對庫區31個斷面的29項常規監測的基礎上,增加了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標項目的監測。不論是大雪紛飛的日子,吃著泡面往返于測點與實驗室間感受到的料峭春寒;還是大霧彌漫,測船能見度低不得不??繒r經歷的堅守與等待……大家以赤誠堅守回應了受水區人民的期盼。據檢測分析,丹江口水庫水質未受疫情影響,易暴發春季水華的水域PH值、溶解氧、水體透明度等水體理化指標均為正常。
技術賦能佑庫區 增殖放流護生態
丹江口水庫擁有105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600多公里的庫岸線,庫岸線長度相當于兩條京廣線的長度。要守護好這片有著“亞洲天池”美譽之稱的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實屬不易。
“作為全開放型飲用水水源水庫,丹江口水庫庫區面積大、分布廣。加強庫區綜合管理必須依靠信息化、智能化?!睅靺^管理部主任李全宏介紹,今年丹江口庫區巡查工作,不僅更具針對性,且科技含量更高。自今年7月開始,中線水源公司便通過衛星遙感手段,分析庫區變化情況,實時監測庫區內攔庫筑壩等違規建設情況。
在國家沒有大投入的情況下,今年中線水源公司使用自有資金,實施了丹江口水庫綜合管理平臺頂層設計第一階段項目,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全面提升水庫綜合管理平臺。
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對優化庫區水質,構建生態種群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魚類增殖放流站,丹江口水庫魚類增殖放流站采取高密度、循壞水養殖,繼2018年增殖放流12.5萬尾、2019年增殖放流82.5萬尾后,2020年增殖放流數量創下歷史新高162.5萬尾,明年增殖放流即將達到目標放流數325萬尾。
今年,放流站新增了19個循環池提升泵變頻器,可根據親本及魚苗生長的不同階段,實時調控循環池內水流大小,更好地配合生物生長;同時提前啟用站內9米催產池,有針對性地提升漂浮性魚卵親本魚類繁殖數量。在經歷了幾年探索后,2020年魚類增殖放流數量已成功翻了一番。
□諸丹心
(來源:中國南水北調 2020年12月15日)